比特币挖矿和炒币的热潮接连不断,以太坊也随之发展起来。但是以太坊网络存在拥堵的情况,手续费也比较高,在这种状况背后,以太坊矿工却获得了不少利益。现在就来了解一下以太坊挖矿与比特币挖矿的差异之处。
挖矿算法的差异
以太坊的挖矿算法与比特币的挖矿算法差异极大。比特币使用的是 SHA - 256 加密算法,其在挖矿过程中主要依靠比拼算力。然而,以太坊的加密算法与之不同,这也是两者存在诸多差异的根源所在。不同的算法使得二者在挖矿过程中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就如同两个人一开始的出发方向就各不相同。这直接导致了在设备选择等方面出现差异。倘若选择了错误的设备,那么很可能会事倍功半。在挖矿的世界里,算法就像是规则的制定者。
挖矿算法使得二者在算力方面呈现出差异。比特币持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以太坊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知晓这些差异后,矿工们便能够明白自己该如何谋划。例如,矿工是想要选择计算能力较强的,还是选择容易上手操作的挖矿方式。
挖矿设备的不同
比特币挖矿现今主要依靠专业化程度极高的 ASIC 矿机。其中,蚂蚁 S19 Pro 矿机单机的算力最高能达到 110T/s。以太坊挖矿所使用的设备主要为显卡矿机。与 ASIC 矿机相比,显卡矿机的算力相差 2 个量级。这就如同一个是肌肉强健的成年人,而另一个是刚开始增强力量的小孩。
从开发角度来讲,以太坊的算法使得ASIC矿机的研发门槛得以提高。以太坊2.0之后转变为PoS机制,在这种情况下,ASIC矿机就没有什么用处了。这就是为什么在以太坊挖矿的时候,ASIC矿机的数量非常少的原因。而显卡矿机虽然其算力比较低,但是在以太坊的挖矿体系中,它却是主力军。这两者的设备差异,也对后续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影响。
算力规模有别
不同的算力规模会对市场布局产生影响。对于矿工而言,若想加入挖矿的行列,算力规模是需要考量的一个方面。他们需要权衡是参与算力规模极为庞大且竞争激烈的比特币挖矿,还是选择规模相对较小的以太坊挖矿。这都是他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电费成本方面
比特币挖矿中,老一代的ASIC矿机如蚂蚁T17系列,其电费占比超过50%,耗电量是比较高的。然而,以太坊的显卡矿机电费占比要低很多。因为比特币矿机耗电量高,所以对电力供应的要求也就比较高。
不过,电费低并不能表明不存在其他成本。在以太坊挖矿的过程中,显卡矿机的体积较大且占地面积较多。要容纳1台显卡矿机,需要3台ASIC矿机的空间。这就意味着在矿场租用场地时,其成本可能会更高。因此,矿工们在计算电费成本的时候,不能仅仅只看单纯的电费数字。
矿机迁移与托管
比特币 ASIC 矿机维护较为简单,因此深受矿场的喜爱,并且可供选择的托管矿场数量众多。它能够依据电费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矿场之间进行迁移。然而,以太坊的显卡矿机却很少进行迁移。这是因为显卡矿机本身较为脆弱,在关机重启后会损失算力,同时对矿场的环境以及运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托管时能够选择的矿场范围就小了很多。这就如同一个是能够随意适应环境的行者,而另一个则是对住所十分挑剔的客人。
对于矿工而言,矿机的迁移以及托管这一行为涉及到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他们需要去考虑,是选择那种迁移起来更为容易,同时维护又比较简单的矿机,还是选择那种不太容易迁移,但是电费较为低廉的矿机?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潜在风险思考
以太坊2.0会升级为PoS机制,届时所有的以太坊矿机都不能再继续进行挖掘。目前尚不确定升级的具体时间,也不清楚矿机还能挖掘多久,以及在升级过程中奖励是否会逐渐减少。然而,这始终是一个重大的风险。
显卡矿机残值高,然而这个潜在风险如同悬在以太坊矿工头上的一把剑。打算投入以太坊挖矿的人,必须对这个风险因素加以谨慎考虑。大家会因这个潜在风险而却步吗?希望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讨论,也别忘记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