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比特币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其参与门槛不断上升,同时呈现出机构化和集中化的发展态势。这一方面为其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蕴含着挑战。
比特币的参与门槛升高
现阶段大饼跨过 10 万美金这一关卡后,散户参与变得更难了。到 2025 年,持有不足一枚的人数大幅减少。这显示小投资者在比特币投资领域正慢慢被边缘化。挖矿是开销很大的行业,包含购买矿机的费用、电费以及维修等方面的成本支出。普通个人难以承受这么多资金投入,像购买矿机,少的是几千元,多的是上万元,这对多数人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这种情形下,普通投资者进入比特币挖矿领域越来越艰难。
挖矿面临着来自技术和市场这两个方面的挑战。个人通过 CPU 进行挖矿的方式以及通过 GPU 进行挖矿的方式已经基本上消失了,传统的挖矿方式也在逐渐地衰弱。之前有大量的个体利用他们自己的电脑来进行挖矿。然而,因为挖矿的难度一直在持续地提升,并且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如今这种模式已经无法再继续实行了。
矿业的发展态势
矿业公司在发展道路上呈现出不同的模式。MARA 是重资产模式的典型代表,灿谷则是轻资产模式的代表。到 2025 年,它们的规模优势会更加显著。那时,并购与合作可能会增多。目前,预计全球约 31.6%的 BTC 产量在 2024 年 12 月会与 19 家上市挖矿公司有关。例如,MARA(890)、CLSK(688)、灿谷(570)等公司,都是规模较大且采用持币战略的矿业公司。此外,矿业呈现出头部集中的态势,从当前矿业股持币的情况来看,头部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后续的估值需要从哈希算力和持币这两方面进行考量。
矿业没有给市场带来大量的流通性,在增量市场里也是这样。它主要是对内部的资源以及势力进行重新整合,没有在市场上释放出足够多的资金和资源,所以无法推动整个市场积极地发展。
ETF在市场中的作用
2025 年开年的头 7 个交易日里,BTC 现货 ETF 有 42 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 42 亿美元的流入量占 ETF 资金流入总量的 6%。这显示出比特币与传统金融市场之间的距离在逐渐拉近。比如,它的资产规模现在已经超过了 ESG ETF(1170 亿美元),并且和黄金现货 ETF 的规模是差不多的。ETF 发行商购买 BTC 的速度比挖矿产量的速度快 20 倍,这加快了比特币的机构化进程。更多的机构资金通过 ETF 流入到了比特币领域,使得比特币市场的机构化特征变得更加显著。
很多投资者更倾向于 ETF ,而非直接挖矿或购买现货。其原因是 ETF 相对较为稳定且安全。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它是一种能间接进入比特币市场的较好投资方式。它不像挖矿那样需具备专业设备和知识,也不像直接购买现货那样会遭遇较大价格波动风险。
机构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MSTR 向着 BTC 银行的方向前进,这体现出了机构化的特质。然而,MSTR 遭遇了一些与税收和杠杆相关的成本以及风险。从 2023 年起,其资产负债表开始呈现出 BTC 的公允价值,而价值的波动会对收益产生影响。1 月 6 日发布的公告预计会让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递延税负增加至多 40 亿美元。这表明机构在介入比特币市场时,也会遇到复杂的财务和监管方面的问题。
更多的比特币交易正向着机构化和集中化的方向发展,这显示出它走向成熟的特点。例如从全球市场的监管环境方面来看,这种趋势较为明显。当前,监管环境难以实现统一,不过,这并未对机构化的进程造成阻碍。
对市场波动的影响
目前市场正朝着机构化以及集中化的趋势发展。现货价格或许会呈现阶梯式的变化。然而,具体的价格波动是难以进行预测的。在尚未完全实现机构化的时候,价格的波动依然比较大,当下仍然存在赚取贝塔的机会。当机构化完成之后,很大的概率波动将会变小,这是因为机构投资相对更稳定且更理性,不像散户那样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现在的市场中,存在着多种复杂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并产生影响。矿业的发展方向在发挥作用,ETF 有大量资金流入也在发挥作用,像 MSTR 这样的机构化操作也在发挥作用。这些因素一起对比特币市场价格的走势产生着影响。
未来展望
未来不能排除比特币市场会有更多类似 MARA 以及灿谷这样的企业开展并购与合作。头部企业的主导地位持续增强后,比特币市场的模式或许会发生较大改变。或许更多普通投资者只能通过 ETF 等途径来间接参与市场,而小挖矿者或许会完全消失。市场在发生变化的同时面临着不确定性,比如未来监管是否会逐渐趋于统一等情况都还是未知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