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每秒处理交易的能力比 Visa 要低不少,这种差异着实令人感到惊讶。同时,区块链存在着去中心化、可扩容与安全性相互制约、难以同时兼顾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这就导致以太坊的发展遭遇了诸多的挑战以及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以太坊交易处理能力现状
以太坊每秒仅能处理 15 笔交易,这表明它的交易处理能力是比较有限的。而 Visa 每秒能够处理上千笔交易,二者存在差距。在处理复杂应用程序进行扩容时,这个差距显得更为突出,对于以太坊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开销。在现实的应用场景中,比如在线交易的高峰期,以太坊较低的交易处理量容易导致拥堵情况出现,进而影响用户的体验。这就使得以太坊需要去寻求变革,以适应发展的需求。以太坊当前的交易处理能力限制了它在更多商业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步伐。
而且,依据现有的设计,以太坊若要在交易处理能力上取得显著的进展,就必须依靠超级节点。这些超级节点是那些具备足够强大服务器的共识节点,它们承担着处理每一笔交易的任务。这是以太坊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种特定情况。
区块链不可能三角
区块链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存在不可能三角。也就是说,去中心化、可扩容与安全性这三者难以同时达到最优状态。大部分解决方案,例如以太坊 2.0 等,都在尝试以用新的共识机制来替代挖矿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许多加密货币项目的发展进程中,当既想要实现完全的去中心化,又要保障安全性,然而在用户量急剧增加需要进行扩容时,就会产生问题。比特币在早期就遭遇了扩容方面的争论,一方希望能够维持其去中心化和安全性,而另一方则希望提高其扩容性。这些实例都充分地展现了区块链不可能三角所面临的棘手情况。
以太坊 2.0 若要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以及展开创新,这是其迈向成熟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以太坊2.0技术解法
以太坊 2.0 的目标在于借助三项技术去应对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这三项技术分别为分片技术、权益证明以及新的虚拟机。当下,分片技术在其他区块链中还未实现全面应用。权益证明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新的虚拟机也正遭遇着适配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考验。例如,以权益证明为例,在一些小型区块链应用尝试运用权益证明时,由于节点权益分配等问题,曾出现过网络卡顿等状况。
这三大技术联合起来力量很强大。不过在实际构建的过程中,以及在推行的过程里,都会遭遇很多困难。必须持续地对它们进行打磨,并且持续地进行测试,这样才能够切实地让它们发挥作用。
信标链的角色
信标链被彩色资本称为以太坊 2.0 网络的指挥控制中心。它有着重要任务,包括采用共识规则来制裁不诚实的验证人。并且它还充当着各分片之间的链接枢纽。在信标链的设计运行机制里,分片链的一个区块收集到足够证书后,能在信标链上实现跨链链接,从而使分片链的区块具备与信标链同等的安全性。
信标链的上线启动阶段非常重要。在 2020 年的第二或第三季度,启动阶段 0 开始。在这个阶段,用户可以把 ETH1 发送给信标链,以此将其转变为 ETH2。不过,此时的 eth2 只是用于特定的测试等方面,例如帮助 dapp 更好地进行扩展等,还不能给用户提供实际意义上的完整功能服务。
以太坊2.0的阶段发展
阶段 1 的以太坊 2.0 重点是信标链。信标链开始通过跨链链接来引用分片链的状态,从而确定最终状态。在这个阶段,在构建新的权益证明系统以及使其运行方面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将信标链当作中心区块链,周边的分片链会与它进行交互。
阶段 2 是达成愿景的阶段。分片链开始对交易予以处理。ETH2 网络具备了能够支持真正应用运行的能力。新的执行环境得以形成。分片链能够启用自身的规则。开发者可以在分片上构建 DApp。系统正朝着多链的方向发生转变。这一过程是以太坊 2.0 逐步走向完善的重要历程。
以太坊2.0的意义与未来
以太坊 2.0 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进而创建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可以消除中心方面的障碍,同时还能维持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权衡。这对整个区块链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探索价值。从长远角度来看,倘若以太坊 2.0 能够取得成功,就有机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拓展更多的商业场景。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依然面临着技术需要完善以及市场接受度等不确定的因素。
你觉得以太坊 2.0 在解决区块链发展难题方面有多大的潜力?大家可以进行点赞操作,也可以进行分享,并且希望大家能在评论中把各自的看法交流出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