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太坊的网络里,挖矿是获取以太坊的一个重要途径。共识机制会对整个挖矿的生态产生影响。那么,它们背后到底有着何种奥秘?接下来我们详细地去了解一下。
以太坊挖矿途径
在以太坊网络里,获得以太坊的主要途径是挖矿。众多矿工都参与到获取以太坊的工作当中。大家凭借算力进行竞争,通过解决加密难题来获取以太坊作为奖励。这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参与进来。
每天都有大量的算力被投入到以太坊的挖矿活动中。在中国以及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都有很多专业的矿场,并且这些矿场一直都在运转着。这些矿场配备了数量众多的设备,它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不停地进行挖矿作业,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以太坊。
比特币PoW机制
比特币采用的是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简单来说,就是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矿工们需要持续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谁投入的计算量越大,就越有机会率先找到正确的哈希值,从而获得比特币的奖励。
这个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在处理交易时,速度特别缓慢。矿工们得持续进行计算来碰撞哈希值,这不但会消耗大量电力资源,还会浪费人力。据相关统计,比特币挖矿一年消耗的电量和一些小国全年的用电量差不多,其效率很低。
以太坊PoS机制设想
以太坊为弥补比特币 PoW 的不足,提出了 PoS(权益证明)机制。其理念是,持有的币数量越多,同时持有币的时间越长,计算的难度就会降低,挖矿也就会更易进行。
这一机制的目的是让以太坊的挖矿生态变得更公平并且更节能。要是能完全实现,那么矿工们就不用像在 PoW 模式下那样进行大量没意义的计算了。这样一来,既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又能提高运行的效率。不过,当下这只是最初设定的目标罢了。
以太坊当前共识机制
以太坊计划采用权益证明(PoS)。目前,它仍在使用工作量证明(PoW),并且这种情况与比特币相同。在以太坊的发展初期,通过运用 PoW 构建了相对稳定的系统。在 2018 年之前,以太坊主要是以 PoW 来开展挖矿工作的。
以太坊起初期望能够逐步地进行升级。它先是采用了 PoW(工作量证明)与 PoS(权益证明)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接着要最终完全过渡到 PoS 模式。不过,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下矿工们依旧是依照 PoW 机制来开展挖矿作业的。
以太坊产量情况
以太坊最初的总量是 7200 万,每年会有新增的大约 1500 万。预计到 2018 年转为 POS 算法的时候,产量会降低。转为这个算法之后,就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挖矿方式去获得以太坊了。
现在每个区块可以产出 5 个以太坊,每天的产出量大约为 4 万。不过,在挖矿过程中,孤块出现的几率比较大,而且难度是每一个块就进行一次调整。在这样的情况下,矿工们必须不断地调整策略,以此来保证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
以太坊矿机选择
选择以太坊矿机有以下要点。一是要看算力,即机器每秒钟进行哈希运算的能力,目前主流比特币矿机的算力为 14T。二是要看功耗,由于低功耗能降低成本。三是要看历史口碑,这里面涵盖了机器的稳定性以及售后服务的相关情况等。
以显卡为例,以太坊主要借助显卡(GPU)来进行挖矿。配置多显卡的 PC 时,显卡能决定挖矿速度,主板和电源会影响矿机运行的稳定性。比如,一张有 8g 内存的 rx580 显卡,在未超频时,挖以太币的算力是 22mhz/s,超频后,算力能达到 28.5mhz/s,还能通过简单公式计算成本。
各位读者,你认为以太坊在未来能否顺利地过渡到 PoS 机制?若觉得此文有用,就给本文点个赞并且进行分享!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