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定义
比特币是虚拟货币。它和其他虚拟货币不一样,总数量特别有限,大概有 2100 万个。这让它具有很强的稀缺性。现在已经大约挖出了 1700 万个比特币。它是由中本聪按照特定算法设计并产生的,因为总量受限,所以在虚拟货币市场里有独特地位。
从价值角度来看,比特币的价值波动较大。它的总量是有限定的,正因如此,许多人将其当作一种投资资产。然而,比特币并无实际的形态,仅仅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代码之中。
“挖矿”的原理
比特币的算法规定,新比特币的产生在周期和数量上有限制。起初,每十分钟能产出 50 个比特币。接着,每过四年,其产生效率减半。到 2140 年,比特币将被全部挖完。这是依据算法设定逐步实现的,随着时间推移,产出数量逐渐减少。
“挖矿”的意思是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果矿工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就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哈希碰撞”,并且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这个过程就像在众多数字中找出符合特定要求的那个数字一样。
“挖矿”的具体操作
要进行“挖矿”的话,首先得去把比特币的官方客户端给下载下来。等下载并安装完毕之后,再启动这个客户端,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始后续的操作。这一步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比特币世界的门,是进入“挖矿”的最为首要的步骤。
首先,需使电脑处于 24 小时开机状态,持续进行工作运算。唯有如此,才具备产出比特币的可能性。不过,当下普通的家用电脑难以承担“挖矿”这一任务,必须要有更专业的设备才行。
“挖矿”的时间成本
普通家用电脑挖比特币,耗时极长。一台普通台式机如果持续 24 小时不停地挖,需要三十年才能挖出一个比特币。这表明家用电脑连续运行 600 天,也只能获得一枚比特币。而且这种长时间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很低。
专业设备能提升效率。挖一个比特币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因为比特币记账的计算需要很大的算力,要找到符合要求的哈希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耗电量增大的原因
挖掘比特币的主要成本是电力,用电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随着参与“挖矿”的人数不断增加,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加大。为了能更迅速地解决数学问题以获取比特币奖励,矿工们会运用更多且更强劲的设备,而这些设备的运行都离不开电力。
后期,比特币挖矿的用电量会逐步上升。因为剩余可挖的比特币数量在持续减少,获取奖励也就越发艰难,这就需要更强的算力,进而会耗费更多的电。
未来发展的思考
按照中本聪的设计,比特币经过 33 次减半之后就会被挖完。在那时候,每个区块的奖励会达不到一聪。到 2140 年的时候,比特币将会全部产出完毕,其总量是 2100 万个。当第 2100 万枚比特币被挖出来之后,区块奖励就不存在了,然而矿工仍然有事情可以去做。比特币市场流通量增大后,转账交易量会快速提升,转账交易费或许会超过区块奖励。大家认为比特币挖完后,其价值走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期待大家进行评论互动,也请大家点赞并分享此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