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虚拟货币风险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有关部门不断发布警示,然而仍有一些人涉足其中。这背后既有民众可能存在的无知,也有不法者的贪婪,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虚拟货币的非法性基础

在我国,虚拟货币未被认定具有法定地位。这并非是无端的约束,而是基于多方面的思考。从法律层面明确规定来讲,任何进行代币发行融资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在福建,有个别企业以“DD0 数字期权”为幌子来发行虚拟货币,这种本质上属于非法的活动就在福建当地的企业中发生。这些企业通过各种看似具有吸引力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然而实际上它们是违法的。还有一些企业利用代币违规进行发售和流通,以此来筹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这些行为涉及多种违法犯罪。这种非法性给我们普通民众带来的潜在危害是非常大的,只要稍不留意,就可能会卷入非法金融活动。普通民众大多不了解这些复杂金融操作背后的真相,仅仅看到了利益的诱惑。

我国的交易平台接受严格监管,不被允许开展法定货币与代币或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也不能为其提供定价以及信息中介等服务。这属于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倘若随意放开这些限制,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将会遭受巨大的冲击,普通民众的储蓄和投资等方面都有可能遭受损害。

虚拟货币洗钱风险

青岛市司法局着重提到虚拟货币有可能成为洗钱的工具。与传统的洗钱工具相比,虚拟货币的特性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它具备匿名的特性,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比如在跨境进行洗钱的场景中,它的匿名性使得金融监管很难去追踪,从而导致金融监管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进而对金融管理秩序的稳定造成威胁。有些洗钱犯罪分子能够利用虚拟货币轻松地完成大量非法资金的转移。

从一些地方发生的虚拟货币跨境洗钱事件来看,它的监管逃逸性是非常强的。这一特性会对外汇管制制度造成冲击。外汇管制制度是我国用于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项目的的重要制度体系,而虚拟货币的洗钱行为破坏了外汇管制的有效运行,这种破坏也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贸易以及国内的金融稳定。

虚拟货币投机炒作风险

素喜智研的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虚拟货币的投机炒作风险极高。过往曾发生过很多风险事件,其中就包括虚拟货币交易所爆雷。例如之前有某个虚拟货币交易所,突然就关闭了,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另外一种常见情况是,有人借着虚拟币、代币的发行来炒作币值,先把价格拉高,接着就跑路“割韭菜”。很多投资者轻易相信了这种炒作骗局,被所谓的高额回报所吸引。这些投资者怀着快速发财的心态进入,最终都损失惨重。他们没有认识到,这完全是背离监管的非法金融活动。

缺乏法律保护

一旦参与炒币等虚拟货币相关的非法金融活动,投资者就不会受到法律保护。在日常消费领域,若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可凭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障自身权益。然而在虚拟货币这个投机市场中,只要是非法投资,投资者面临的就是巨大风险且无法申诉。例如,有投资者在某个不具备合法资质的虚拟货币项目中投入大量资金,当项目烂尾或跑路后,他们没有法律依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正是监管和司法部门强调其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识别非法运营的要点

在苏筱芮的认知里,消费者得清楚怎样去识别背后的运营方。重点在于关注运营方是否拥有正规的金融牌照,以及是否获得了政府监管部门的许可。在实际的市场环境里,许多虚拟货币项目宣传得极为夸张,然而实际去查询运营方时,往往会发现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就像有一个虚拟货币项目宣称是高科技且高回报,但仔细一查就会发现,其运营方根本没有任何金融相关的牌照和许可。大众通常不知道该如何去查询和核实这些信息,很容易被误导。

民众应有的态度

青岛市司法局提醒民众需保持谨慎。日常生活中,民众称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多,故而需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部分民众遭受欺骗,原因就在于不懂基础知识。像很多人不了解虚拟货币不合法这一基本事实。并且要主动去识别以虚拟货币名义开展的非法金融活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要盲目跟风炒作,否则很可能最终上当受骗,导致经济损失。就如之前的一些非法集资项目,很多都是利用民众的盲目跟风心理,大家一哄而上,最后才发现都是骗局。那么,你知晓如何辨别身边潜在的虚拟货币非法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