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在近些年的金融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它的产生方式与众不同,交易规则也很特殊,并且由此衍生出了很多情况,这些都成为了大众争论的焦点和关注的对象。
比特币的产生
比特币的发行不依赖特定货币机构。它是依据特定算法并经大量计算而产生的。这一特性与传统货币有本质不同。2009 年比特币刚被发明时,早期比特币算力难度很低。那时,一个普通爱好者能用自己的电脑,通过运行特定算法进行“开采”。当时不像现在这样依赖专业矿机和大型数据中心,只需用个人电脑对 64 位数字进行搜寻和解谜,与其他参与者竞争提供数字,成功后就能获得奖励的比特币。
大多数其他货币是由中央银行等机构进行中心化发行的。然而,比特币的产生方式使其具有更为突出的去中心化特点,这种特点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者都有机会成为比特币的生产者。
比特币的交易保障
在交易方面,比特币经济通过整个 p2p 网络中众多的节点所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和记录交易行为。这种方式利用了 p2p 的去中心化特性,就好像在没有中央集权的较为松散的网络体系中构建了一套严谨的账本记录体系。同时,基于密码学的设计保障了货币流通各个环节的安全,使得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进行转移或支付,这样就防止了盗窃和欺诈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这和传统银行交易不一样。传统银行交易一般是依靠中央银行以及银行系统来进行监管和保障的。但是,比特币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达到自我保障的目的的。
比特币非匿名性
很多人认为比特币是匿名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比特币具有公开且可追踪的特点。在比特币网络中,每一笔交易都被记录在公开的账本上,是可以被查询和追溯到的。这与真正的匿名货币不同,比如门罗币、大零币和达世币等。非小号收录了很多匿名货币,其中产生时间较早、市值较大、应用较广的这几种匿名货币被统称为三大匿名货币。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一部分犯罪分子想要借助比特币的匿名性质来开展非法活动。但是,事实上比特币是具有可追踪性的,这就导致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踪迹隐藏起来。
比特币的自由兑换性
比特币没有所属的国家,也不受地域的约束,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地点自由地进行兑换。这是它能够得到众多投资者和使用者喜爱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球经济日益呈现全球化态势的大环境里,比特币无需受到各国货币政策的限制,对于跨国的小额资金能够快速转移等情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些从事国际贸易的小商户,因为传统外汇兑换手续繁琐,同时汇率波动大,所以比特币就成了他们能便捷进行价值转移的一个选择。
比特币的交易风险
比特币有很多吸引人的特点。不过,它的交易属于互联网商品的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参与时要自己承担风险。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很剧烈,在某些时段,一天的涨跌幅能达到百分之几十甚至更高。而且,比特币在许多国家还未获得明确的合法地位认可,其交易可能会面临各种行政和法律方面的风险。
某些国家曾对比特币交易作出规定,有的规定限制比特币交易,有的规定禁止比特币交易。如此一来,持有大量比特币的投资者,可能会面临资产无法合法地转变为现金等风险。
比特币的硬分叉情况
比特币的硬分叉会产生分叉币,原因是改变了区块链协议并且共享了比特币截至某一特定日期的交易记录。到现在,已经有多次重要的硬分叉事件发生。比如,2017 年 8 月 1 日出现了比特币现金分叉,每拥有 1 个比特币就能得到 1 个比特币现金;2017 年 10 月 24 日有比特币黄金分叉;2018 年 11 月 15 日是比特币 SV 分叉等。到目前能够统计到的分叉项目有 105 个之多,这既体现了比特币在发展过程中的进化与分化状况,也凸显了比特币背后复杂的技术和社区关系等现状。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