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价格和挖矿收入之间存在着看起来很大的利益差距,这个利益差距很具有吸引力。但是,这背后的情况并不单纯。下面就从比特币的 PoW 共识机制开始进行讲述。
比特币区块链记录交易基本方式
比特币系统的基础工作方式是对交易进行记录。目前比特币的区块大小被限定为 1MB,新的比特币现金的区块大小是 8MB。在这种大小限制的情况下,交易是在区块里被记录的。比特币规定每 10 分钟会生成一个区块,矿工需要在 10 分钟内收集网上产生的交易,并把这些交易填入一个区块中。
在每个区块里,存在这样一种情形:第一条没有转出地址,这种情形被叫做挖矿交易。矿工们会自行在其中写入能够获得的 12.5 比特币。不同矿工的区块数据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是因为第一条的不同而导致的。
PoW机制工作原理
每个矿工都完成自己的交易和应得收入的填写后,接下来的问题是:谁的记录会被认可?比特币所采用的是 PoW 机制。矿工们会展开竞争,去求解一个数学题。谁最先解出这个数学题,谁的区块就会被认可。在这里,并非算力强就每次必定能获胜,有可能会有运气好的人先搜索到答案。
从概率方面来看,求出答案的次数和在整个比特币网络中的算力比例是有关联的。比如说,算力占比达到 30%的矿工,在 1000 分钟内产生的 100 个区块里,大约有 30 个是他通过找到答案而获得的收益。
中本聪采用PoW的出发点
中本聪决定选用 PoW 机制,他的出发点在于避免系统遭受攻击。他认为,攻击者若想扰乱账本,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而这样做的成本极高。同时,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收益远远不足以弥补所付出的成本。所以,攻击者在经济学层面上没有动力去攻击比特币系统。
当初这个机制有一定作用,能防范恶意攻击,目的是让系统在众多使用者的环境中能稳定运行且保障安全。
与原设计的背离之处
中本聪的设计规定了“一个 CPU 一票”,意思是凭借算力来确定哪个矿工的记账能够成为最终账目。然而,专用芯片计算比特币问题的能力比普通 CPU 要强得多,达到了数万倍。现在,比特币已经不再依照“一个 CPU 一票”的规则了。
现状是几大矿池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比特币网络,这与比特币原本作为去中心化货币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去中心化原本应当是比特币所独有的魅力所在,然而如今这个特性已经大大地打了折扣。
现实存在的矿池垄断现状
目前比特币网络的矿池垄断情况较为明显。在某些特定地点,像那些电力成本很低的地方,矿池呈现出集中的态势,大量的算力集中在少数矿池里面。
这些矿池中存在很多人参与。然而,拥有最大权力的是那少数拥有大量算力资源的人。这显示出普通矿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获得比特币奖励。
比特币未来在机制方面的走向
很多人对比特币的未来走向表示关心。如果一直维持当前的状态,它所具有的去中心化这一特性的光环将会逐步消失。倘若想要进行改变,就会面临极其重大的难题。
是否要对矿池的算力规模进行限制?是否要重新回归到类似“一个 CPU 一票”这样的体系?还是要另找途径,采用全新的共识机制?这些都需要时间,并且需要整个比特币社区一起去探讨。
你觉得比特币还能否找回它的那种去中心化特性?希望大家进行点赞的操作,进行分享的行为,并且在评论区留下话语。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