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Facebook)发布的“Libra”加密货币项目引发全球大讨论。

近年来,脸书发布了 Libra 白皮书。自此,加密货币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由 28 家巨头参与的这个项目,到底是金融创新,还是对传统货币的挑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Libra项目概况

2019 年 6 月 18 日,社交巨头脸书推出了 Libra 加密货币项目,它拥有超 26 亿活跃用户。其发布的白皮书吸引了大量关注,Visa、万事达卡、Uber、eBay 等 28 家不同领域的巨头参与其中。多领域巨头的联合参与使 Libra 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潜力,众多媒体纷纷对其进行报道。

Libra 的定位是一种加密货币,然而它与其他加密货币存在差异。它的目标是创建一种简单的无国界货币,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搭建一个便于人们转移资金的普惠金融体系,并且不同地区的用户都能够使用。

比特币与Libra的不同定位

有人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与 Libra 进行比较。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难以发挥货币的职能,仅仅能被视为加密资产。就比特币来说,它对法定货币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是有限的。

然而如果 Libra 被广泛使用,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作为支付工具的 Libra 有可能发挥更多的货币职能,甚至还可能进行货币创造等活动,这就使得它对法定货币以及货币政策潜在的冲击变得更大。

Libra对法定货币的潜在冲击

如果像 Libra 这样的稳定币被广泛用于支付,在发挥货币职能之后,会对法定货币造成冲击。比如,法定货币的货币调控功能有可能会被减弱,国家的金融调控政策的效果也会降低。这是由于一种新的支付工具改变了市场中货币供应的状况,从而会对原有的货币需求与供应关系产生干扰。

在一些金融开放程度较高的小国当中,如果 Libra 被大量使用,或许会替代其本国的货币。它能够凭借脸书所拥有的庞大用户基础,从而快速地占领市场份额,进而导致当地法定货币的使用数量急剧减少。

央行数字货币应对策略

面对 Libra 带来的冲击,央行的数字货币成为一种应对的策略。央行将货币进行数字化,这有助于对央行货币的支付功能进行优化,并且能够提升央行货币的地位。中国有学者提出能够发行本国与 Libra 类似的数字货币。

从国际层面来讲,这种数字货币有助于对国际支付方面的挑战予以应对。像在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能够提升结算的效率,减少交易的成本,使本国货币在国际支付中的竞争力得以增强。

Libra推开后的深远影响

Libra 在短期内面临落地困难,然而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它被推开之后所产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北大的黄益平表明,要是它一旦广泛流行起来,那么小型国家的货币或许就会消失。

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启示。我们需要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从贸易结算方面、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等诸多方面去完善改革的举措。倘若不这样做,在全球金融竞争的格局当中,将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Libra的支付功能及相关问题

蚂蚁金服的李振华觉得 Libra 主要具备支付功能,在投资和储藏方面的功能有所欠缺。倘若它要成为信用货币,那么其清偿机制以及担保情况就存在疑问。

在全球没有全球化央行的情形下,结算需要通过层层代理机制来完成。比如在国际贸易里,倘若众多企业采用 Libra 进行结算,那么怎样保障资金的安全稳定以及能够快速周转等,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最后向大家询问,你们觉得像 Libra 这样的加密货币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地进行评论、点赞以及分享。